滨海论坛

搜索

何以“盐”城?“考古中国”重大发现

[复制链接] 2
回复
79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7-12 16:01 来自滨海论坛APP用户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7月12日,国家文物局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浙江省绍兴市稽山中学遗址、江苏省盐城市沙井头相关盐业考古成果、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东京城景龙门遗址、江苏省淮安市城市考古考古成果。

江苏省盐城市盐业考古
“十四五”以来
围绕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
“江苏盐业考古”课题
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
盐城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等单位
在基本建设考古相关工作中
取得了一系列
盐业考古新发现和研究成果

▲ 沙井头遗址

沙井头遗址位于江苏盐城市亭湖区,地处江淮沿海东部的古沙冈之上,考古发现规整的汉代道路,较为密集分布的水井,成规模、多类型的排水设施,以及房址等重要遗迹,出土大量瓦当、瓦片等建筑构件和日用陶器等。同时,在遗址周围发现10余处汉代建筑遗址和墓地。结合《汉书·地理志》等文献记载,初步推测沙井头遗址所在区域为西汉盐渎县城所在地,沙井头遗址各类建筑遗迹可能为盐渎县官署性质建筑。

缪杭遗址全景照

缪杭遗址出土长条形储卤池
缪杭遗址位于盐城市东台市,考古发现唐代盐业生产中的引蓄水、摊场、淋卤等工艺流程相关遗迹,实证该遗址为一处唐代制盐聚落。
后北团遗址制盐相关遗迹

后北团遗址位于盐城市大丰区,考古发现南宋至明清时期盐灶、淋卤坑等制盐遗迹,表明该遗址是一处自南宋延续至明清时期的制盐聚落。

 

此外,考古调查已发现盐城境内百余处反映盐业生产、运输管理等不同类型的遗址,初步构建了历代盐业生产体系。

 

沙井头等不同时期盐业遗址的考古发现,进一步明晰了我国江淮东部盐业生产历史发展脉络,对研究西汉以来中央政府对沿海地区盐业的管理,以及不同时期制盐工艺的技术传承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下面小布带你探秘
盐城盐业考古成就
多次盐业调查发掘
考古成果印证文献记载

 

盐城地区海岸线绵长,开展盐业生产的条件得天独厚,是古代两淮盐区重要组成部分。2000多年的盐业生产不仅带动了城市发展与经济繁荣,也塑造了盐城不同于江苏乃至全国其他地区的鲜明特色——以盐业经济为中心的区域文化。从物质文化遗产角度来看,盐城地区的海盐文化不仅表现为大量盐业古镇、盐运码头、盐业文物等地上遗存或传世遗存,更体现在地下埋藏的数量多且密度大的盐业遗迹、遗物上。

 

2022年初至今,盐业考古联合工作队分阶段分区域对盐城市范围内古代各时期盐业遗址开展系统考古调查,陆续完成了串场河盐官官署遗址重点调查、伍佑盐场遗址周边系统调查、大丰和东台境内串场河沿线盐业调查。发现了以盐官官署、制盐作坊、盐工定居聚落为代表的古代盐业遗址多处。初步揭示了两淮古盐场唐代以后历史时期的面貌,为了解本地区盐业发展历程提供了重要材料。

 

“从最近我们对东台西溪的盐业调查来看,在古代西溪镇的范围内,发现地面仍有古代桥梁、古代道路遗迹,也有零散的瓷片。”盐城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所长夏春晖说。以此为线索,接下来的调查勘探,主要基于西溪作为唐宋到民国时期的繁荣集镇,而它的繁荣跟盐业息息相关。从文献上看,汉代西溪一带就有盐业生产,唐代西溪一度是海陵盐监所在地,加之长期设置的西溪盐仓,以及明代设置的西溪巡检司,可以说西溪在古代是一个地区性的盐业调度和转运中心。“以寻找、定性制盐作坊为此次工作的首要任务,以确定文献记载的盐官官署遗址作为此次工作的切入点。”夏春晖说。

 

 

2023年2月至10月,盐业考古联合工作队对大丰后北团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灰坑49座、灶9座、沟9条、柱洞27个、房址1座,遗址年代从南宋延续至明清时期,以明清时期居多。盐业考古联合工作队队员杨广帅介绍,“TG1和TG2均发现有含草木灰较多的地层或灰坑,TG2发现了与制盐相关的3座盐灶和1组淋卤坑,还发现了几条可能与引蓄海水有关的沟,这与元代典籍《熬波图》记载的海盐生产工艺流程相印证”。

 

 

后北团遗址出土了瓷器、陶器、琉璃器、铜器和骨器等小件器物共200多件,其中瓷器数量最多。出土的瓷碗等生活用具,大多制作粗糙,基本是百姓的日常所用之物,与当时的普通盐民生活质量相符。“后北团遗址所在区域主要为盐民的生活区,应当属于《淮南中十场志》记载中的北团。”杨广帅说。

 

一路南下

东台缪杭遗址再现千年制盐工序

 

沿着大丰后北团遗址向南,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更多的疑问被解开。据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陈刚介绍,作为有久远产盐历史的城市,东台与盐业相关的遗迹也很丰富,他们先后在五星村、如意村等地发现了多处与古代制盐有关的遗迹,目前考古发掘收获最大的是缪杭遗址。

 

 

缪杭遗址位于泰东河之东、梁垛河西岸,在梁垛镇董贤村九组,旧属缪杭村。2022年9月至2023年12月,盐业考古联合工作队对缪杭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一处晚唐五代时期的古代制盐聚落。经过一年多的发掘工作,共清理灰坑17个、灰沟9条、水井1眼、墓葬1座。最为引人关注的是,关于唐宋时期盐业生产的引蓄水、晒灰制卤淋卤等环节均有相关遗迹发现。唐代卤水池是首次发现,这些卤水池均位于河道边上,方向和长宽深度、开口层位统一,附近无盐灶无过滤池,符合唐代从中央到地方盐业生产组织体系严密这一特点。

 

 

缪杭遗址在一定程度上还体现了海岸线的变迁。根据出土瓷器判断,发掘区遗存从晚唐延伸到明清时期。陈刚解释:“这就很好地说明了明清时期海岸线东移,这里已不再适合盐业生产,所以缪杭也就从制盐聚落变为农业生产普通村落。”

 

连点成线

勾画串场河沿线历史面貌

 

串联富安、安丰、梁垛、丁溪、伍佑、新兴、庙湾等13个盐场的河流,被称为“串场河”,是盐城重要的经济之河、文化之河,现存河道南起海安,北入阜宁射阳河,始建于唐代。串场河既把生产的食盐运输出去,也把外面的物资运送进来,成为盐户的生命线和全国盐税来源的重要渠道。通过对调查材料的整理及初步分析,考古人员发现串场河沿线盐业聚落大致在隋代出现,晚唐至元代聚落数量明显增加,这或是对于安史之乱后两淮地区盐业开始兴盛、宋元时期进入发展鼎盛阶段历史事件的反映。

 

根据最新调查成果,在以伍佑古镇为圆心、半径3公里范围内发现遗址31处,其从唐代延续到清代。通过初步分析可知,伍佑场盐业兴盛于南宋时期,元明清时期规模持续发展,多数遗址年代具有连续性。伍佑场运盐河主要有串场河、蚌蜒河、斗龙港等,本次发现的绝大多数盐业遗址分布在距离河岸1公里范围之内。据南京大学考古文物系曹洋老师介绍,目前发现的制盐作坊可能存在功能分区,在伍佑周边发现的制盐作坊大部分只有制卤区,而煮盐区可能在远离制卤区的盐场官署附近,并建有围墙,有兵丁把守,以防盗煮私盐。

 

同时,考古人员得出结论,以伍佑盐场、刘庄、新兴、丁溪盐场为代表的几处基层盐官官署遗址的位置与明清《两淮盐法志》记载大致相符,且自唐代以来未发生明显变化。

 

意义重大

继续探源江苏盐业文明

 

两年多来,盐业考古工作首次较系统地掌握了盐城地区盐业遗址的分布和保存情况,为探索盐城盐业生产起源提供了基础的资料支持,也为今后开展重点遗址的主动性发掘、制定盐业遗址保护规划提供了参考。至迟晚唐五代时期,盐城地区官营盐业兴起,在盐业生产带动下形成了多个区域经济和行政中心。与文献记载进行对比,可以发现盐城地区的官营盐业体制是全国性官营盐业政策的重要体现,实证了汉代之后盐城盐业在两淮乃至全国官营盐业中的重要地位。

本次盐业考古调查的重大意义还在于填补了全国范围内江苏地区盐业考古空白,并首次揭示了我国古代最大海盐生产地两淮盐场的大致面貌,突出了以盐城为代表的两淮盐业考古在我国盐业考古及盐业史研究领域的重要地位及无限潜力。

 

来源 | 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盐城发布综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1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